根據今年的施政報告內容顯示,在理念方面依然堅守一國之本,發揮兩制之利同時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鞏固法治核心價值。但報告大綱第三點著力提高治理水平中的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入我們的視線。報告進一步指出在政府投資的「治理體系」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全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根據香港數據庫資料顯示,該公司註冊成立於2022年10月11日。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匯聚有關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這一舉措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將之稱為——「港版淡馬錫」。
淡馬錫作為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被稱為「國有資本運營典範」。淡馬錫自1974年成立以來的復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為14%,投資組合凈值由初始的3.54億新加坡元增長至4030億新加坡元。財政部門代表政府作為公司唯一股東,通過控製董事會對公司進行市場化管理,這就是「淡馬錫模式」。所以此次報告中提到的已指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成立全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港府拨款300亿港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引进战略产业頗有學習之意。其实这一招内地政府老早也都在用了,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正在加速“投行化”,还越来越细分,瞄准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领域。内地多地纷纷成立各种国投国控公司以及设立各种投资基金。像今年上半年,至少有70多只地方母基金成立,其中超过百亿规模的超过40只,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这么看起来,香港紧随其后的动作,颇有一股融入全国地方政府“投行化”的架势。
此次報告還提到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亦是內地對接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所以必須更積極和進取地「搶企業」、「搶人才」,為構建新體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競爭力。譬如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立「人才服務窗口」,在各駐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設立「招商引才專組」,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
這將是港府社會治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轉變,如今香港突破了以往「積極不幹預」的思維局限,最重要的是政府改變了「不做不錯」心態,敢於承擔責任,確立「做成事」的思維。
這種思想指導下另一個很明顯的動作就是把位處核心商業區而沒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辦公室遷往北部都會區,這表示「北部都會區」是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亦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本屆政府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區內已開展多項大型發展項目,將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將大型項目「生地」變「熟地」由過去需時十多年大幅壓縮一半時間。同時為強化建設「北部都會區」的「治理體系」,政府將分別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前者由行政長官親自帶領作高層政策指導及監督,後者由財政司司長主持並由專家及社會人士組成,為推展「北部都會區」出謀獻策。特區政府將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線的限制,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明年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主導和統籌各部門以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建設,目標是在明年內制訂「北部都會區」的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
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在世界百年變局下,香港有機遇、有挑戰,但機遇大於挑戰。通過管治團隊及各級公務員的齊心努力和社會的支持,相信一定能夠實現目標,落實這份屬於市民的《施政報告》。
資料參考來源: